“三大攻坚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住建局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记者问答
发布时间:2024-12-10 15:11 来源:本网字体: [大 中 小]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24-12-10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4-02034
- 责任部门:
12月10日,“三大攻坚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住建局专场召开,市住建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郝能能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文字实录】
做优品质做强内涵 提升城市能级活力
——市住建局在“三大攻坚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发布词
市住建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郝能能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三大攻坚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的主题是:“做优品质做强内涵 提升城市能级活力”。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九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来宾和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九江住建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市住建局在“三大攻坚行动”中的具体做法和工作成效作个简要介绍。
近年来,市住建局主动融入全市“三大攻坚行动”,找准落实结合点,释放服务保障效能,以名城保护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以城市更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做优品质、做强内涵,城市能级活力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一是聚焦项目建设强功能。围绕制造业、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三大攻坚行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加快推进全市501个城建领域项目建设,破难题、强要素、保进度,打造一批民心工程、精品项目,提升城市宜居性和群众获得感。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攻坚行动,畅通城市路网基础脉络,完成了中心城区快速化路网方案研究,提出“U+3”对外快速化干道和“U+9”的内部通道布局。以高速公路、国省道为主,形成“U+3”通道布局,分离过境及疏港货运交通,总里程约159公里(中心城区范围);以城市快速路、交通性主干道为主,形成“U+9”的通道布局,实现城市各功能组团之间快速联系,总里程约231公里。下一步我市将统筹推进,按年度、按时序将快速化路网项目纳入城建项目计划逐步实施,加快构建更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城市路网,持续提升城市交通整体水平,为九江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二是聚焦城乡品质激活力。持续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做实做细城市体检,完成了2024年度九江市本级城市体检,查找四维度问题1776条;聚焦城市体检成果转化城市更新项目谋划,编制《九江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暨十年行动计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42个更新片区、129个更新单元和196个完整社区,分步有序实施城市更新,深入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及城镇老旧小区、老旧厂房、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改造,以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的方式,补齐“一老一小”服务设施等城乡发展短板弱项,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的高品质城市。今年,我市实施完整社区建设项目17个,新增幸福食堂44个、幼儿园(托儿所)46个、健身活动场地116处,新建(改造)社区综合服务站45个,惠及居民10.5万户31.4万人;开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46个,涉及居民64165户、楼栋2688栋、面积超544.48万㎡。九江北站(南浔铁路九江老火车站)入选全国老旧火车站及周边街区统筹实施更新改造试点,8个社区入选江西省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孙家垅完整社区入选第二批国家城市更新优秀案例候选名单,柴桑区完整社区建设入选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展览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编撰的《上海手册》典型案例。深入实施美丽乡镇五年行动,全市累计实施美丽乡镇项目1980个,“四美”乡镇成效初显。
三是聚焦保护传承亮名片。深入挖掘和宣传九江历史文化承载的价值内涵,持续加强名城名镇名村等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将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景区景点有效串联,通过“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先后完成庾亮南路、老地委大院、大中路(一期)、动力机厂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保护,推动名城保护、文化旅游、城乡建设有机结合,加速“文旅商”融合发展。指导推进修水县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庐山市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市初步入选国家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市政府主要领导受邀出席住建部主办的2024年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市长论坛就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作交流发言,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九江经验”得到进一步推广。
四是聚焦产业发展提成色。大力实施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实现我市特级资质企业零的突破。制定九江市建材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要点,深入实施项目强链、科技创新、数实融合、绿色发展、链主培育五大提升行动,做实建材产业链链长制,一体推进绿色建材、绿色建造、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发展,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把建筑业打造成为技术先进的现代产业、节能减排的绿色产业和带动力强的支柱产业。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管,持续抓好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争创更多国家级、省级优质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建筑业企业2309家,其中壹级资质企业75家、贰级资质企业733家,同期分别增长16%、50%、26%;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221.16万㎡,占同期总建筑面积41.5%;全市新竣工绿建总面积319.87万㎡,符合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100%;荣获江西省优质建设工程16项、省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工程48项。
下一步,市住建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持续聚焦三大攻坚行动目标任务,立足部门职责,强化服务意识,夯实工作举措,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贡献住建力量。
我就介绍到这里,再次感谢大家对九江住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1.问题:九江老火车站即将迎来提升改造,我市将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一片区?
郝能能: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市住建局项目建设副科长刘伟回答。
答:感谢您对九江住建事业的关心与支持。南浔铁路九江老火车站及周边街区更新改造于今年9月23日入选了住建部老旧火车站及周边街区统筹实施更新改造试点,全国共有5个。
下一步我市将以试点为契机,着力探索将老火车站保护利用改造为城市文化展示空间,打造铁路文化街区,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在更新改造中,从功能融合、交通融合和文化融合等多角度开展研究论证,实现九江老火车站及周边街区融合发展与整体提升;通过空间环境整治和主题事件策划,织补“站、城、江”的空间联系,系统展示九江的铁路文化、港口文化、商埠文化、租界文化和红色革命史。通过“路地合作、老城复兴、业态更新、江城融合”的模式,将南浔铁路九江老火车站片区建设成为全国老火车站片区城市更新的示范、长江国际旅游带文旅融合的明珠、展示长江文化和生态文明的窗口。
2.问题:目前建筑业市场下行,请问市住建局在扶持我市建筑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郝能能: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市住建局建筑监管科科长涂涛回答。
答:感谢您的提问。受大环境影响,我市建筑业发展缓慢。为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市住建局围绕实施制造业“9610”工程,采取了以下措施,大力推动九江市建筑业发展。
一是指导企业资质升级。我局不断加大对企业升级增项指导力度,会同市统计局组织全市住建系统和统计系统开展业务培训。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市共有建筑业企业2309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75家、二级资质企业733家,较2023年同期分别增长16%、50%、26%。我市建筑业企业资质能力和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二是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广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智能化等技术。2023年开工的九江经开区安永人家4期项目是全省最大钢结构住宅项目,27栋高层住宅全部采用钢管混凝土束装配式结构,装配式建筑总面积27.67万㎡,极大地提升了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推动我市建筑产业向绿色、低碳、智能化方向发展。
三是规范建筑市场行为。截至2024年10月,全市共查处违法违规行为47起,处罚和没收违法所得1204万元;在我市建筑业企业和监理企业资质动态核查中,对核查不合格的86家企业,均已下发整改通知书。严厉打击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建筑市场监管,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3.问题:完善城区快速路网能给城区交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郝能能: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市住建局项目建设副科长刘伟回答。
答:感谢您的提问。市住建局正在组织开展城区快速化路网方案研究,规划构建了城市对外和城市内部双层快速化干道网络体系。未来,九江的城区快速化路网将支撑“一核三片”城市组团联动发展,构建对外高效、内部畅通、通勤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实现“123”时间目标。“1”即主城中心和组团中心到达高速和国道不超过15分钟;“2”即主城中心与外围组团中心联系不超过20分钟;“3”即:中心城区到达主要交通枢纽不超过30分钟;中心城区平均单程通勤时间不超过30分钟。快速路一期建成后,中心城区可通过快速路直达庐山高铁站;高铁站至庐山索道连接线建成后,从庐山高铁站至庐山索道时效将由32分钟缩短至17分钟。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4.问题:九江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何持续做好“以文塑旅”文章?
郝能能: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市住建局历史文化名城科徐裕林回答。
答: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九江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通过完善机制、项目驱动与创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动文旅攻坚的特色之路。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中国传统村落8个、省级传统村落8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8片,历史建筑840处。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新方法、新路径,持续传承好历史文化,做好以文塑旅工作。一是加快资源普查,做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坚持价值导向、应保尽保,按照“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要求,持续将体现城市特定发展阶段、凝聚时代记忆的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建筑、历史地段等纳入保护传承体系,全面保护好古代与近现代、城市与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二是统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历史文化保护项目实施。打造具有九江历史文化特色的文旅项目,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三期)、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二期)、东作门城墙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让历史街区和历史风貌区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三是盘活现有资源,推动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充分挖掘历史建筑文化价值,发挥历史建筑的公共空间作用,在保持其外观风貌、典型构件的前提下开展修复、修缮,采用改建、增补设施等方式使其适应现代生活需要,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永续传承。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